以案说法 | 别人的虔诚,成为他的“取款密码”!
发布日期:Fri Feb 28 08:00:00 CST 2025     检查日期:

每逢传统佳节,祈福纳祥,是每个人的朴实愿望。

然而,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虔诚和向善之心,以“祈福”之名行诈骗之实,将一个个重要节日变成他们的“捞金日”。

近日,深圳市罗湖区检察院就办理了一起以“祈福”为幌子的诈骗案。

 蛇年春节前,在情感上屡遇挫折的花姐(化名),通过社交平台认识了一位自称“道观大师”的吕某。

取得花姐的信任后,吕某以“祈福”“做法事”需要费用为由,多次向花姐索取财物。

了解到花姐与其男友发生争执的情况后,吕某称只需支付一定的“祈福”费用,就可以帮她修复与男友之间的感情。

吕某的承诺让深受情感困扰的花姐信以为真,毫不犹豫向吕某指定的账户转入了巨额“祈福”费用。

在为花姐“祈福”“做法事”的过程中,吕某还借机宣扬自己感悟到的“道教知识”,诱导花姐拜他为师,与他一起悟道修心,并以制作“法器”“本命牌”等名义,持续骗取财物。

然而,花姐跟男友的关系并不见好转,便不断追问吕某祈福的结果,吕某一直没有回复。

直到被吕某拉黑,花姐怀疑自己被骗,最终选择报警。

经查,吕某通过上述手段,共骗取花姐等多位受害人98万余元。

近日,罗湖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依法对吕某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判处吕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 5万元。

 

检察官提醒:

除了上述诈骗手段外,还有一些常见的诈骗套路需引起警惕:

1.线上“大师”指点迷津,实为“割韭菜”新招数。不法分子伪装成“得道高僧”“风水大师”,在社交平台发布“转运符”“开光法器”等虚假信息,声称可以“消灾解难”“招财进宝”,诱导民众高价购买。

2.线下“祈福”活动藏猫腻,小心“破财”又“伤身”。不法分子在线下组织所谓的“祈福法会”“开光仪式”,收取高额费用。

3.“祈福”短信、电话轰炸,背后暗藏“吸金”陷阱。不法分子群发“祈福”短信或拨打电话,以“寺庙修缮”“慈善捐款”等名义,诱导民众转账汇款。

浏览数: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