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群众工作无小事”。近年来,罗湖区人民检察院致力增强青年检察干警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制定印发《初任及新提拔检察人员到控申部门实践锻炼制度》,有序安排新入职公务员到信访一线进行轮岗锻炼。
作为从事检察职业不久的青年干警们,在听民心、解民忧的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对检察工作又有哪些新领悟?为此,我们特开辟“我在一线接访”专栏,与各位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接访小故事。
控申窗口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反映问题的直接窗口,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来访群众诉求不同、情况各异,让我这名“检察新兵”的群众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谨以锻炼期间所遇的二三事,提醒要继续厚植检察为民情怀,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守护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
一
农历新年假期刚过,空气中弥漫的年味依然很重,同事们见面都笑着互道一声新年好。在尚未消散的年味中,我开始了在控申窗口的锻炼。
窗口上班时间还没到,已经有来访人坐在了12309检察服务中心等待,手里紧紧拿着一沓材料。当来访人坐在窗口前把信封放下,我清晰地看到了信封上的褶皱和磨损。来访人说自己的亲属被诈骗了,来咨询代为报案需要提供的身份证明的事宜。来访人讲了很多案件的细节,我耐心地听着。等来访人讲完,我详细解释了刑事案件的办理流程,引导来访人到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可以到我们窗口申请立案监督。除告知流程外,我也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审查了相关证据材料,建议其补充齐全相应的证据材料。
看着来访人离去的背影,我不禁想,在本应是洋溢着喜庆气氛的春节假期里,来访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度过的。
二
有一起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已立案,案件尚处于侦查阶段。来访人是案件的被害人,到窗口反馈长期没有收到反馈,想过来催办进度,讲述的过程情绪比较激动。作为控申窗口的工作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来访人憋在心中的“委屈”,需要充分的换位思考以及及时安抚来访人的情绪。在来访人情绪激动的时候,我给来访人递上了抽纸和水。来访人曾提到,自己掌握的证据,因为手机内存不够删掉了。我便根据来访人的情况,向其介绍当前很多社区会组织智能手机使用学习活动,可以到家附近的社区咨询。
来访人离开的时候,询问是否需要评价服务,想给我们一个好评。我有些意外,忙笑着说:“只要能帮助您解决问题,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
三
还记得,有位来访人带着一份民事判决书来到了窗口,称自己被诈骗了,希望检察机关能介入。我和来访人解释,如果申请民事检察监督,由于案件的上诉期限已过,且来访人未申请再审,暂不符合检察监督的受理条件;如果涉及诈骗刑事犯罪,需要向公安机关报案。解释完这些,我的工作似乎算完成了。但是,经过和来访人的细致交谈和翻阅证据材料后,我在一份借款合同上发现了异常,可能涉及到民事虚假诉讼。随后,我向检察官反馈了情况,建议来访人注意收集保存证据,并可以虚假诉讼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次次来访,一通通电话,背后是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人民群众的回应,不应止步于“这不属于检察院的职能”,而是多为群众考虑一点,在职责范围内尽可能引导来访人寻找正确的救济途径。
锻炼的时间倏然而过,在窗口的最后一天,我检查了登记台账的信息——“接待来访群众29人次,接听电话49人次”。也许窗口锻炼时所遇到的来访群众的脸庞,来电群众在话筒里激动的声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的记忆中变得模糊。现在虽然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与群众直面交谈的机会变少了,但在控申窗口的锻炼,让我对检察为民情怀有了更真切、深刻的体会。在今后的检察履职路上,我将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理念,守护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以检察担当彰显司法温度,奋力写好司法为民的检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