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群众工作无小事”。近年来,罗湖区人民检察院致力增强青年检察干警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制定印发《初任及新提拔检察人员到控申部门实践锻炼制度》,有序安排新入职公务员到信访一线进行轮岗锻炼。
作为从事检察职业不久的青年干警们,在听民心、解民忧的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对检察工作又有哪些新领悟?为此,我们特开辟“我在一线接访”专栏,与各位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接访小故事。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检察新人,我有幸轮岗到检察院的控告与申诉窗口进行为期两周的锻炼,通过这次锻炼的机会,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控申业务,更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司法为民以及枫桥经验在检察工作中的实践意义。
控告与申诉窗口是检察机关与群众联系最直接的纽带。作为法律监督的“守门员”,控告与申诉窗口不仅需要对收到的申诉控告材料进行形式上的审查,同时还需灵活应对群众诉求。信访人员带着各自的诉求和问题来到窗口,希望得到公正地对待和满意的答复。面对群众的诉求,我深感责任重大,每一份申诉材料都承载着群众的期待和信任,必须妥善处理,在坚守司法公正的同时兼顾检察温度。
感触一:专业!专业!再专业!
控申窗口的业务涵盖民事监督、行政监督、刑事立案监督、侦查监督以及司法救助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要求检察人员对相关的受理条件、程序烂熟于心。面对多个监督领域以及信访人员提出的疑问、申请和诉求,如何快速地识别材料是否满足程序要件、是否符合受理标准以及给来访人专业的答复是这项工作难点所在。因此控申窗口对检察人员提出了极高的专业要求,面对工作带来的高标准要求,我深感专业的重要性。在窗口的每一天,遇到的每一个来访都鞭策我快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法律素养,以求以专业的答复回应群众的诉求。
感触二:耐心!耐心!再耐心!
针对不同群众的诉求,接访的工作不仅要求检察人员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更对检察人员的耐心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来访群众大多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素养,对于材料不能通过立案审查的事实往往难以接受,如若只是冰冷地陈述事实,往往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和不理解,因此需要耐心倾听并细致解答。耐心倾听是化解群众不满的良方,适度照顾来访者情绪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因此在窗口接访的日子,也是对我耐心和沟通能力的磨炼。接访的锻炼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标准虽然没有温度,但是沟通可以有温度。如何提升表达能力,妥善化解矛盾,不仅是控申的“必修”也是人生的必修。
感触三:努力!努力!再努力!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要求以穷尽现有救济程序作为启动条件之一,因此倘若案件走到检察院监督阶段,往往意味着当事人已经走完了在公安机关或者法院的所有相关程序,不仅费时还十分耗费心力。此刻,我仿佛领悟了枫桥经验的意义。枫桥经验强调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息诉息访的背后是通过多元的方式化解矛盾。因此,面对群众的来访,除了法律层面上的解答,我也积极尝试引导群众通过其他多元途径化解矛盾,让来访人看到法律之外的选择和答案。
总之,这次轮岗到控告与申诉窗口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我将以此为起点,继续深入学习枫桥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