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线接访 | 在检察新人“练兵场”,我深刻感受到司法温情的力量
发布日期:Thu Jul 11 08:00:00 CST 2024     检查日期:

编者按:“群众工作无小事”。近年来,罗湖区人民检察院致力增强青年检察干警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制定印发《初任及新提拔检察人员到控申部门实践锻炼制度》,有序安排新入职公务员到信访一线进行轮岗锻炼。

作为从事检察职业不久的青年干警们,在听民心、解民忧的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对检察工作又有哪些新领悟?为此,我们特开辟“我在一线接访”专栏,与各位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接访小故事。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为期两周的信访窗口轮岗锻炼,让我对信访工作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群众工作无小事”的深刻内涵。


释法说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信访窗口是检察服务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身边的切实体现。释法说理不仅是信访窗口的基本工作,更是传递司法温度、彰显人文关怀的桥梁。两周短暂而充实的信访工作中,我接待群众来电42人次、接待群众来访25人次……每次电话铃声的响起都伴随着真实而迫切的诉求,每个来访的群众都透露出对公正和理解的渴望。我真切感受到直面群众释法说理的重要性,也充分体会到信访一线是锤炼年轻干部的“练兵场”,这敦促我耐心倾听每一次来电的声音,仔细记录群众的问题和困惑,努力提供准确及时的解答和帮助。在每次与群众的交流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耐心和同理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辨清法理,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当一个个困惑得以解答,当一个个矛盾得以解决,当群众拿着身份证来到信访窗口道谢,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群众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耳濡目染,学习控申接访技巧

尽管通过信访业务培训会学习了《信访工作条例》和《接待来访群众规范》等相关规定,初步掌握基本的接访流程,然而当直面群众时,没有经验丰富的同事在一旁指导,我独自处理时总感到应对乏力。面对不同诉求的群众,控申部门的前辈们通过释法说理,将复杂的法律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解释清楚;通过耐心解答群众的疑问,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明确自己的权益;通过为来访群众提供多种救济途径,推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要合理应对极端情绪,让矛盾得以化解,对群众的诉求耐心倾听和热情服务,我也体会到了司法温情的力量,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学习到许多控申接访的技巧,也学会在接待群众的过程中,如何以平和的语气、温和的态度与群众沟通,如何在短时间内稳定群众情绪、回应诉求、高效解决问题。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与诉求。走进信访大厅的群众往往带着复杂的心情和迫切的期望,面对情绪各异的群众,我深知,每一次接待都是对群众信任的考验,每一次解答都是对法律权威的维护。接访人员不仅要阐明法理,讲清事理,化解矛盾,更需要以真诚、热心、耐心服务的态度,抚慰群众心理,疏导焦急情绪,明确告知他们申请立案监督的程序,做好内外沟通联络的枢纽,确保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通过不断提高信访接待水平,让群众在感受到法律威严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检察机关的温暖与关怀。

这次信访窗口轮岗锻炼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自我提升机会,也为我提供了全新看待检察工作的视角,让我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当事人,深入了解群众诉求。为期两周的轮岗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控申部门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值班同事耐心细致的指导,以及民行检察部门同事的热心帮助,大家都给予我工作上很大的支持。通过这段经历,我也真正体会到“案结事了”并非一句简单的期许,也不是每位承办人单枪匹马就能轻易办到的,而是需要检察机关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责,形成合力,共同化解矛盾,才能确保每个案件达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上达到的统一。


浏览数: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