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群众工作无小事”。近年来,罗湖区人民检察院致力增强青年检察干警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制定印发《初任及新提拔检察人员到控申部门实践锻炼制度》,有序安排新入职公务员到信访一线进行轮岗锻炼。
作为从事检察职业不久的青年干警们,在听民心、解民忧的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对检察工作又有哪些新领悟?为此,我们特开辟“我在一线接访”专栏,与各位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接访小故事。
部队曾流传一句话来表达军旅生涯的可贵——“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同样的感悟引申到检察控申窗口,不来参加这一场深入群众的锻炼,肯定会错失一段宝贵的经历,将很难体会“如我在诉”这四个字的分量。
去年11月初的信访业务培训动员会已经过去许久,除了记住了检察控申窗口的职能范围,会上其他的内容开始变得模糊起来。然而,翻看会议记录,写得最多的是“如我在诉”四个字,刻在我脑海里最深刻的也是这四个字。
检察控申窗口和大多数职能部门的信访窗口一样,却也不一样。一样的是,都承担着收集化解人民群众诉求矛盾的职能,说不一样,则在于检察控申窗口是司法公正为民的一条特殊通道。
检察控申窗口办理的基本上都是与司法案件相关的控告申诉,公正——对老百姓而言是天大的事,矛盾纠纷的处理要慎之又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公正司法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检察控申窗口要实现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就要疏通人民群众司法案件的堵点,通过司法说理解决矛盾纠纷,并化解他们心中对各类程序结果的困惑。
如我在诉,是对窗口司法工作人员的最真切的要求。说到底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而且要尽力去办、尽快去办。只有把老百姓的困难装在自己心里,才能做好检察控申工作,这也是司法为民的要求。
司法为民是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对人民好的人,人民会敬佩、喜欢,也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上从不缺少为民发声、为民做事的人。唐代的徐有功、狄仁杰,明代的于谦、海瑞,还有最美奋斗者焦裕禄、张福清,哪怕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是老百姓依然记得他们的名字,记得他们舍己忘我、为人民群众做的好事实事。
历史的场景会变,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始终不变。检察业务在每个时期有相应的任务和工作,有的已经形成成熟的体系,有的还需要每一个检察人员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能时刻牢记“如我在诉”的要求,以司法为民这一理念当成做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扎实,就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
检察控申窗口的宝贵经历是独一无二的,这段经历带给我的启发将鼓舞我在新岗位上更加努力地奋斗,竭力践行司法为民的要求。